您好,欢迎访问绿智网!请登录请注册 客服中心关于我们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承载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应用,以城市大脑为核心推动决策自动化,《指挥大厅系统集成工程全集》推出!

来源:智慧城市中国日期:2018-12-05点击:309279

指挥大厅是智慧城市的神经聚合的中枢和大脑,其不单是系统集成工程,也是数据融合工程,由此构成的一图感知智慧城市的具有智能感知、数据融合、协同共享、智慧决策的完整体系。

 

指挥中心系统集成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以“功能全面、资源整合、服务领导、方便指挥”为目标,满足区应急日常执法及管理需要的同时,建设为一个“平时能管理、战时能指挥、战后能分析”、“处处能指挥、时时被调动”的智能化应急指挥中心。

 

目标主要通过部署全域应急指挥大厅基础硬件环境,并搭建全域视频会议互连平台,为后续应急信息化的拓展和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基础,确保建成一个能够提供战时用于分析决策,平时用于区域会议、全域视频会议等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大厅,确保指挥大厅信息化系统的高使用率,进而防止信息化资源浪费,确保整体建设效果在全域范围内达到先进水平。

 

从这一意义说,指挥大厅建设就是一大行业,汇聚了一批系统集成配套的产品和方案提供商。

 

当前,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构建城市级统一的集运营、管理、服务、应急和运维为一体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已成为大趋势,从设计、标准、平台、方案、技术、产品、运营、模式、市场和案例等十个维度进行资源聚合,本期推出《指挥大厅系统集成工程全集》的价值在于,请扫描文末行业解决方案的二维码了解,加入之后可下载:

 

1、整合指挥中心建设的行业资源,了解哪些企业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2、不同行业应用的指挥大厅建设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和特点?有哪些落地的案例?

3、典型的指挥大厅建设不仅仅是信息化系统集成工程,还需要进行空间布局设计、席位协作的设计,如何把空间设计与系统集成工程有机地融合起来?

4、指挥大厅充满了各种音视频通信、调度、指挥设备,如何确保其综合集成?如何稳定安全舒适便利地服务于各级人员?

5、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种物联网设备采集的数据也要在指挥大厅汇聚展示到大屏之上,数据融合集成如何实现?

 

这些问题非常考验指挥大厅项目总包方的资源整合以及综合设计能力。

1543995760.jpg

1543995760.jpg

1543995760.jpg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荐,构建统一的智慧城市的集运营、管理、服务、指挥、运维为一体的指挥大厅将对异构多源数据进行融合集成、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展示,这个数据融合集成的过程就是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北斗导航、智慧城市等产业和领域的融合发展的过程。这里面包括三个方面的数据融合:

 

第一,物联数据融合

 

物联数据融合须突破多传感集成、运行状态信息获取与融合、在线实时监测与大数据诊断分析、运维可视化展现技术,突破隐故障预警、个性化维修等关键技术。

 

要求指挥大厅的物联网平台须支持面向服务的物联网传输体系架构技术、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异构网络的融合组网技术、新型智能网络传输等技术研究,强化海量物体互连、端到端连接的可测量性和互操作性,实现不同物联网应用平台的互联互通、通用访问与统一服务的获取。利用物联网数据感知、知识表达、智能决策与开放式公共数据服务应用等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支持物联网数据互联互通和跨平台、跨行业应用,实现服务和应用之间的协作和交互。

 

第二,空间数据融合

 

以上海为例,提出:构建城市运营全局视图。

 

加快BIM、GIS等的融合应用。探索在政府管理、城市规划、楼宇建设、运维管理等领域推动BIM协同工作等应用,鼓励3D、GIS、VR、BIM技术的融合应用,构建城市运营全局视图(CIM),以“一张图”的模式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推动地下管网智慧化监管。推进浦东新区城市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及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充分应用物联网、3D+GIS、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实时采集、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的地下管网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显著降低管网事故率,大幅提升应急防灾能力。

 

加强智慧化能源监管,打造低能耗示范区域。加强楼宇能耗监测,实时采集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推动对用能情况偏高的楼宇进行节能改造,形成一批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楼宇样板工程。

 

加强智慧化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应急指挥及综合指挥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城市公共安全中的深入应用,推广动态指挥调度、高危人员管控和打防一体化管控等实战应用,逐步构建社会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图像监控和相应传输网建设,深化高清视频卡口建设。

 

第三,基础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是智慧决策的基础,智慧决策是推动数据融合的抓手。以广州市为例,提出:

 

对全领域交通大数据的感知、分析、利用能力,是衡量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水平的重要试金石。广州市交通大数据可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自有的行业基础数据,如车辆GPS数据、一卡通数据、联网售票数据、主干道视频监控数据等等,二是通过共享融合得到的地铁、民航、邮政、铁路、港口等运营管理数据;三是通过对外交换得到的公安视频、交警交通流数据、国土规划数据、气象预报信息等等,四是通过市场机制交换到的运营商手机信令、移动终端实时位置数据。交通大数据具有高复杂、时效性的特点,只有结合企业运营、行业管理、服务公众的根本需求,依托云计算和智慧交通的技术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核心引擎作用,才能真正建成“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应用-智慧服务”四位一体的智慧交通系统。

 

主要针对行业监管、决策分析、电子政务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新建与功能完善升级,在实现了各行业信息化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按照“业务全覆盖、技术新提升”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公交、出租车、约租车、道路运输、物流等方面的监管效率,拓宽行业监管广度,延伸监管深度;建立起“监控--分析--展示--指挥”一体的决策体系,针对大交通体系下的城市交通、地铁、民航、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形成全方位的运行状态监测网;形成覆盖多种运输方式的随空间地理分布、随时间状态衍化的时、空综合分析能力;建成多数据融合、多角度分析、多主题呈现、全方位展示的融合展示系统;打造强有力的统一联动、应急指挥、综合执法方面的协同能力;进一步简化政府服务办事操作流程,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办事服务,建立从业人员信用管理体系,提高管理部门对行业从业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支撑城市交通决策分析,交通出行需求分析、道路拥堵溯源分析、公共交通客流决策分析、对外交通客流分析、交通建设影响动态评估、多方式交通出行预测、无人驾驶运行评估等;支撑城市交通综合治理,道路交通拥堵协同治理、交通需求均衡管理、多模式交通出行调控管理(含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车辆以及无人驾驶车辆等)、道路限行调控管理、停车治理等。

等等。

 

结束语

 

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营、管理、服务、指挥、运维中心可以简称为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其包括空间布局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业务流程设计、综合布线设计、数据融合设计、城市大脑设计、感知神经汇聚、数据中心设计、决策智库设计等多个维度,是由系统集成与数据集成而成的城市智能体。


本期内容须配合行业解决方案之前已经有的如下内容进行研究。

 

交通大脑 https://t.zsxq.com/rNFeYRN

城市大脑 https://t.zsxq.com/EMJQVf6

应急指挥 https://t.zsxq.com/aUfYrnY

城市仿真 https://t.zsxq.com/rV7MnE2


当然,说到数据融合集成就不能不提到跨行业异构多源数据融合集成之后,决策自动化支撑智库建设就自然提升到了日常运营绕不过的重大基础工程。


智慧城市中国首席咨询专家周智勇分析认为,这里面有几个难题:


  1. 跨行业异构数据融合之后,必须构建跨行业的专家团队;

  2. 跨行业异构数据融合之后,必须建立起来决策科学化、智能化、自动化所需要的知识、规则、流程的自动生成器;

  3. 跨行业异构数据融合之后,对于规则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融合多年的历史数据,就不得不依赖于人工智能等技术。


因此,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以数据融合为核心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的决策自动化体系,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将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也是传统的单一功能指挥中心升级的方向。


如业内分析指出: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从数据到决策的转化链条。  这一链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数据的获取和管理,比如,图象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这些公司其实做的都是这些事。第二阶段是规律性的分析,也即获取数据后,挖掘数据里隐含的信息。第三阶段就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决策。


智慧城市建设将永远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推荐内容

 

微信扫一扫
在线客服

客服小张

客服小高

客服小陈

热线电话
020-87562291 020-87597109